新型的網絡教育為何如此受大眾關注
據悉,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67所高校經教育部批準成為開展網絡教育的試點單位,而從2002年起舉辦網絡教育的華東理工大學一直是該領域中孜孜探索的佼佼者,在不久前由新浪網等多家媒體組織專家評審和網友投票相結合的評選中入圍“全國十佳網絡教育學院”。網絡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為什么會受到越來越多大眾的關注?為此,記者日前專訪了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涂善東教授。
教學相長,網絡面授雙管齊下
“網絡教育看似因地制宜、隨心所欲,但遠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涂校長說,“我們的課程設置,基本都是按照本校全日制課程的要求,其中有20個學分來自于平時的實驗實訓。”學生需要通過互聯網上傳作業,還需要定期來校進行面授和參加實訓。
此外,網絡學院的學生還必須參加全國網考委組織的外語和計算機課程的統考,沒有通過的學生是不可以畢業的。涂校長表示,“在我們‘寬進嚴出’的政策下,學生的外語通過率在85%左右,計算機的通過率在95%以上。”
相對來說,網絡學院對于教師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視的,目前在華理網絡學院任職的教師大部分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網絡教學能做到將名師名課攝錄反復下載播放,就好比每天都有一個資深的個人教師監督學習。涂校長強調:“個性化學習對于網絡教育來說十分重要。”
靈活便捷,課程考試自主預約
網絡教育有其獨特的授課模式和多種學習途徑。較之普通的在職成人教育,網絡教育更加靈活便捷,簡單的說,就是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在家中完成整個聽課過程,配合定期的面授答疑,完成學業。
涂校長介紹說,信息型社會,網絡教育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就拿華理網絡學院來說,它將互聯網、衛星直播和校外學習中心相結合,構建一個完整而又有別于傳統的穩定的教育體系,培養專業的在職人才。”涂校長說,在這里,學習沒有時間地點課程的限制,甚至考試都可以通過PSC學生個人學習平臺進行自主預約。
“當然,以我們對教學的探索來看,也并不是所有的學科、專業都適合搬上網絡教育平臺。”涂校長強調說,“雖然,現代化技術已經能支持一些虛擬實驗室的運作,但是一些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專業教學中偏重于動手實踐和實驗觀察的課程,就不能貿然列入網絡教育名單。”
明德勵志,打造社會緊缺人才
據記者了解,截至今年年初,華東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有近12000名注冊學生,而短短5年時間,已有超過5000名學生從這里走出去。
“據我的了解,社會上主要關注的是人才的綜合素質,而網絡教育學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并不遜色,很多從網院畢業的學生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更為出色的作用,因此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涂校長說,“網絡學院的學生一般更加務實,有更加良好的心態———這就是很好的競爭優勢。”
記者從涂校長那里了解到,學院設立了“弘成風采教育獎學金”、優秀學生等獎項來肯定學生的表現;也會定期在網教官方網站上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涂校長說,“網絡教育的本身就是為打造更多具備高素質的社會人才而服務的。”